2025白鯧魚價格出爐!替代白鯧的魚竟然是改良品?!達人帶你一探究竟!!

目錄

什麼是白鯧魚?白鯧魚和宗教竟然有關係?不同海域的白鯧為何價格不同?在四面環海的臺灣,每逢新年餐桌上都會出現白鯧魚,但也因為白鯧魚細緻鮮甜的口感,導致濫捕稀缺。本篇將深入探討以上問題!

什麼是白鯧魚?

白鯧,金鯧,白鯧真假
銀鯧示意圖

白鯧(學名:Stromateus argenteus)白鯧魚在台灣人的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珍饌美味,作為高級食用魚的代表,白鯧以其細緻的肉質少刺的特性贏得饕客青睞。不論是清蒸、油煎還是紅燒,皆能展現其極致風味。坊間有「一尾白鯧,勝過萬箱海產」的說法,可見其珍貴與受歡迎的程度。更因鯧」與「昌」諧音,象徵著「昌榮昌隆昌旺」的吉祥寓意,特別是在年節期間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首選佳餚。每逢節慶前後,白鯧更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價格屢屢飆漲,甚至出現供不應求與過度捕撈的情況。

白鯧歷史

白鯧魚歷史可以追朔到公元610年,古蘭經中記載,伊斯蘭教中部分宗派對於海鮮的飲食有特別的限制,只允許食用特定種類的魚類。而據傳,穆聖曾在紅海沿岸享用過白鯧魚(被稱為「祖白帝」),並認為這是一種聖潔的食物。可見白鯧魚在宗教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白鯧魚知識一:「本草綱目」提及聖潔的白鯧魚!

在本草綱目中談到白鯧魚(1578年):「昌,美也,以味名。云:魚游于水,群魚隨之,食其涎沫,有類於娼,故名。」簡單來說,這段文字解釋了「昌」這個字的含義,象徵著「昌榮、昌隆、昌旺」的吉祥寓意,此外「以味名」也說明了白鯧魚細緻柔嫩的肉質,滿足味蕾。

白鯧魚知識二:日本人叫他「真名鰹」?!

白鯧魚料理中刺身味道鮮甜清雅,據說古代的日本貴族講求的就是這一味。然而,春季的鰹魚當過冬完畢,脂肪少,肉質細膩,在當時時常被作為刺身。而後在東京、關西地帶,每當春天,日本貴族想吃一口初鰹,但由於離海口距離遠,便有人提出吃瀨戶內海的白鯧魚刺身,古代貴族吃完後,大口讚嘆「真似鰹」。因此,這由來導致現今日本稱白鯧魚為真名鰹。

白鯧魚產季|為何冬天的白鯧才是最好吃的?

俗諺有云:「北風若霆,腹肚就絚」,意思是當東北季風起時,漁民迎來豐收,吃得滿肚子,心情也隨之輕鬆。這是因為隨著東北季風的來臨,氣溫和水溫逐漸降低,北方洄游的魚群南下至台灣海域過冬,為了避寒和準備迎接春季的繁殖期,白鯧魚會在冬季會積蓄大量脂肪,這使得它們的肉質格外醇厚、肥美。這些富含脂肪的白鯧魚不僅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其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可以說它們擁有「一身好油」,是營養豐富又對健康有益的天然美食。

🎨首屆著色繪畫比賽隆重登場🎨

小小藝術家們集合啦~✨準備好讓你的作品閃耀全場了嗎?🌟

不管你是塗鴉高手還是色彩小天才,趕快拿起畫筆,畫出你的天馬行空吧!🎁

白鯧魚產地

印度洋非洲南岸東至印度尼西亞北至中國南海,台灣冷凍白鯧主要進口自印度洋的白鯧魚,為確保其鮮度與品質,通常保持原始完整的狀態,讓消費者能品味到最純粹的極致美味。

白鯧魚知識三:盡然會因為海域不同有所差價?!

台灣大部分的冷凍白鯧魚來自印度洋,印度洋產的白鯧魚因海水溫度較高,魚體油脂含量相對較少,每一台斤價格約為600-800元。而台灣海峽的白鯧魚因海水溫度較低,魚體油脂豐厚,風味更佳,因此價格也最高,平均每一台斤達1000元以上。兩地白鯧魚因產地與品質的差異,價格上還是有些許差異。

鯧魚肉質排名

許多名重會問「白鯧魚一斤多少錢?」小編這次特別採訪基隆崁仔頂魚販對鯧魚的肉質和價格比較排名,小編把資料歸納成表格,以便大家查閱!(以下是以野生鯧魚做比較)

種類排名肉質
銀鯧(正鯧)1銀鯧肉質最細,有較多油脂
斗鯧(中國鯧)2富含脂肪,肉質細嫩
鐮鯧(燕尾鯧)3與銀鯧相近肉質較細緻軟爛
圓白鯧(銅盤鯧)4無細刺,肉質比較軟爛
紅衫(金鯧)5肉質粗糙,肉量豐富
黑鯧(烏鯧)6魚肉鯧類最粗糙
價格排名(以野生為主)
種類排名價格一覽
銀鯧(正鯧)1一台斤約1200~1500元
斗鯧(中國鯧)2一台斤約900~1200元
鐮鯧(燕尾鯧)3一台斤約200~400元
紅衫(金鯧)4一台斤約200~400元
黑鯧(烏鯧)5一台斤約200~300元
圓白鯧(銅盤鯧)6一台斤約200~300元

(以價格只是參考數據,魚獲會隨著市場需求,捕獲數量變動,敬請留意)

市面上常見的「鯧魚」主要包括銀鯧金鯧黑鯧圓白鯧以及斗鯧五種。然而,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只有銀鯧斗鯧是真正意義上的鯧魚,屬於「鯧科」魚類,其餘的金鯧、黑鯧和圓白鯧,其實並非鯧魚,而是完全不同科屬的魚種。這些不同的魚類雖然在外觀上與鯧魚相似,且烹調後口感皆各具特色,但在分類學上有著明確的區別。

白鯧,金鯧,白鯧真假
鯧魚圖鑑

銀鯧

銀鯧(學名:Pampus argenteus),俗稱白鯧、正鯧,是鯧科鯧屬的代表魚種。其魚體呈橢圓形且側扁,無腹鰭與背鰭,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部則是亮眼的銀白色,魚鰭隱約帶有黃色並飾以淡墨色邊緣,體型可達60公分之長。銀鯧是台灣人心中最喜歡的魚之一,肉質最為細緻,是鯧魚中油脂最為豐富的種類。

斗鯧

斗鯧(學名:Pampus chinensis),俗稱中華鯧華鯧中國鯧,是鯧科鯧屬的魚類,其外觀與銀鯧相似,魚體高而側扁,背部呈灰褐色,兩側則為銀白色,體長可達40公分。肉質上雖然相較銀鯧略為粗糙,但外形與白鯧極為相近,近年來也因為海洋資源匱乏,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白鯧魚、斗鯧魚知識四:簡單口號分辨變簡單!
許多人會問「白鯧真假?」,其實白鯧和斗鯧雖然長得分常相向,但肉質卻是有一點差距的喔!如果想買白鯧的朋友,可以謹記這個口號「斗鯧戽斗,白鯧圓滑;斗鯧魚尾圓,白鯧魚尾尖」,這口號能夠清楚、簡單辨別斗鯧、白鯧的區別唷!

鐮鯧

鐮鯧(學名:Pampus echinogaster),俗稱燕尾鯧是鯧科鯧屬的魚類。與銀鯧不同之處在於,鐮鯧的背鰭及臀鰭前方軟條不特別延長,背部呈灰黑色,腹面呈灰白色,各鰭灰黑色。肉質上與銀鯧相近較細緻軟爛。

圓白鯧

圓白鯧(學名:Ephippus orbis),俗稱銅盤鯧,是白鯧科白鯧屬的魚類,具有高辨識度的外觀特徵。其魚體側扁,略呈圓形,體色以銀白或銀灰為主,最大體長可達25公分。作為一種經濟實惠的食用魚,圓白鯧雖不及銀鯧名貴,但其細嫩的肉質和親民的價格,深受消費者喜愛。

紅衫

布氏鯧鰺(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俗稱金鯧黃鯧,是鰺科鯧鰺屬的代表魚種。其魚體側扁、無斑點,體型修長且更具重量,最大體長可達80公分,遠超銀鯧的體型。金鯧肉質豐厚細緻,且價格相較於銀鯧親民許多,因而逐漸受到台灣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金鯧因其豐富的肉量和經濟實惠的特點,成為白鯧的理想替代品。

鯧魚新選擇!
近年來,由於白鯧需求逐漸增多,產量稀少導致市場需求無法滿足。不少消費者轉而選購斗鯧作為替代,但隨著斗鯧價格的節節攀升,台灣民眾逐漸將目光轉向金鯧。金鯧在台灣南部養殖技術發達,所以多數吃到的金鯧多來自南部地區,另外,金鯧在澎湖地區的養殖技術雖然日益成熟,但由於養殖時間長,多已銷售國外為主。金鯧價格也更為親民,成為消費者的首選佳品。

黑鯧

烏鰺(學名:Parastromateus niger),俗稱烏鯧,是鰺科烏鰺屬的魚類,外觀特徵鮮明:魚體極側扁,背緣與腹緣均呈弧形隆起,勾勒出獨特的流線型輪廓,最大體長可達55公分。相比白鯧,黑鯧體型稍小肉質也是鯧魚類最為粗糙的。

台灣養不出白鯧魚?|找到了替代品

白鯧魚對飼養環境的要求極為嚴苛,不僅需水質純淨,還需鹽度穩定,因此台灣至今未能成功養殖白鯧魚,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然而,澎湖地區將目光轉向金鯧,經過改良培育,成功發展出「黃金鯧」,這一品種已成為澎湖的特色魚種,並採用箱網養殖技術,澎湖的海域擁有純淨的海水與較高的鹽分,這樣的自然條件雖使魚苗的生長速度稍慢,但正因如此,黃金鯧的肉質更加緊實且細膩。

從魚苗培育到正式上市,澎湖黃金鯧的養殖周期長達兩年之久,期間悉心照料,讓魚隻的個體重量可達4公斤以上。這種高品質的黃金鯧不僅深受台灣市場的喜愛,更因其鮮美口感和細膩肉質,受到鄰近的日本青睞,成為製作生魚片等高端料理的理想選擇。

白鯧,金鯧,白鯧真假
金鯧魚箱網養殖

圖片來源:農傳媒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91398

白鯧魚知識五:飼養白鯧魚並不容易呀!

白鯧魚養殖始於中國內地1970年代,但因其易因應激而死亡,直到2016年才取得成功。白鯧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40%至50%的個體會產生神秘的增生飄帶,但一旦離水便會自動脫落。此外,捕撈白鯧魚需特別謹慎,因為使用漁網會使魚鱗受損,容易導致其應激死亡,因此養殖場通常採用水桶捕撈。此外,專家也嘗試過「深海箱網近海池塘」養殖來降低其成本,但礙於白鯧魚對於環境要求苛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作為需要不斷游泳才能生存的魚類之一,白鯧魚的體型特性決定了它一旦停止游泳,便容易側翻下沉。若下沉碰撞導致魚鱗受損,便可能進一步引發應激反應而死亡。在飼養方面,白鯧魚對飼料的需求極為特殊。統計顯示,每次投放的懸浮飼料,白鯧魚僅攝食其中的5%,多餘飼料長期累積會導致水質混濁,進一步威脅白鯧魚的生存,增加死亡風險。由於白鯧養殖難度較高,導致養殖成本始終難以降低,且高昂的養殖成本也使得白鯧的價格居高不下。

白鯧、金鯧的營養價值一覽

 銀鯧魚(白鯧)紅衫(金鯧)
熱量126kcal192kcal
蛋白質19.1g20.3g
脂肪5.0g11.7g
EPA117mg136mg
DHA323mg656mg
每100克的白鯧魚和金鯧魚的營養成分

參考來源自: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2/10/06/10-fish-including-dha-epa

吃魚是一個很好的營養來源,白鯧、金鯧相較之,可以看出金鯧的EPA、DHA略顯高出一些,金鯧魚富含必需脂肪酸以及EPA、DHA等優質不飽和脂肪酸,EPA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可以增加身體的代謝功能,除此之外,DHA還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EPA搭配DHA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相關疾病風險之外,還幫助穩定情緒、維持專注力,在學習事物上更有幫助喔!

如何選購新鮮的白鯧

白鯧魚一年四季皆可捕獲,但由於其屬於高單價魚種,常被商家視為珍貴佳品。在台灣,吃到的冷凍白鯧魚大部分進口自印度洋捕撈的,若要吃到新鮮的白鯧魚,建議去魚市現場選購,在挑選白鯧魚時如果魚身帶有黃斑,通常代表魚體已經冷凍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些黃斑可能是因為冷凍過程中水分流失或冰晶對肉質造成的損傷所導致,會影響魚肉的質地與口感。另外,眼睛如果呈現凹陷,也是魚體冷凍時間過長的徵兆。新鮮的魚眼睛應該是圓潤且凸起的,若眼睛已經凹陷,表示魚在冷凍過程中水分大量流失,這會使魚肉變得乾柴且不鮮嫩。

總結:
白鯧魚是一種在台灣及其他地區廣受喜愛的

高級食用魚,因其細緻的肉質和少刺的特性

,無論是清蒸、煎炸還是紅燒,都能展現其

極致風味。但白鯧魚在養殖上卻是困難重重

,外加上海洋資源匱乏,白鯧魚的數量逐漸

減少,價格也不斷上升,尤其在新年期間。

近年來,許多消費者紛紛將目光轉向外型與

銀鯧相似的斗鯧,作為理想的替代品。然而

,由於斗鯧需求逐年上升,供應量也逐漸無

法跟上,造成市場短缺。因此,紅衫(金鯧)

也成為了不少人考量的選項。台灣的金鯧養

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雖然其肉質較銀鯧略

顯粗糙,但相對親民的價格,使得它成為了

一個具吸引力的選擇。金鯧魚的營養價值同

樣不容小覷,相較於白鯧魚,金鯧魚富含更

多的DHA與EPA,這些對心血管健康有益的

Omega-3脂肪酸,使得它成為一個更為健康

的選擇。

白鯧魚小知識總結

白鯧魚知識一:「本草綱目」提及聖潔的白鯧魚!
在本草綱目中談到白鯧魚(1578年):「昌,美也,以味名。云:魚游于水,群魚隨之,食其涎沫,有類於娼,故名。」簡單來說,這段文字解釋了「昌」這個字的含義,象徵著「昌榮、昌隆、昌旺」的吉祥寓意,此外「以味名」也說明了白鯧魚細緻柔嫩的肉質,滿足味蕾。

白鯧魚知識二:日本人叫他「真名鰹」?!
白鯧魚料理中刺身味道鮮甜清雅,據說古代的日本貴族講求的就是這一味。然而,春季的鰹魚當過冬完畢,脂肪少,肉質細膩,在當時時常被作為刺身。而後在東京、關西地帶,每當春天,日本貴族想吃一口初鰹,但由於離海口距離遠,便有人提出吃瀨戶內海的白鯧魚刺身,古代貴族吃完後,大口讚嘆「真似鰹」。因此,這由來導致現今日本稱白鯧魚為真名鰹。

白鯧魚知識三:盡然會因為海域不同有所差價?!
印度洋產的白鯧魚因海水溫度較高,魚體油脂含量相對較少,每公斤價格約為1400元。而台灣海峽的白鯧魚因海水溫度較低,魚體油脂豐厚,風味更佳,因此價格也最高,平均每公斤達1700元。兩地白鯧魚因產地與品質的差異,價格相差約300元。

白鯧魚、斗鯧魚知識四:簡單口號分辨變簡單!
許多人會問「白鯧真假?」,其實白鯧和斗鯧雖然長得分常相向,但肉質卻是有一點差距的喔!如果想買白鯧的朋友,可以謹記這個口號「斗鯧戽斗,白鯧圓滑;斗鯧魚尾圓,白鯧魚尾尖」,這口號能夠清楚、簡單辨別斗鯧、白鯧的區別唷!

白鯧魚知識五:飼養白鯧魚並不容易呀!
白鯧魚養殖始於中國內地1970年代,但因其易因應激而死亡,直到2016年才取得成功。白鯧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40%至50%的個體會產生神秘的增生飄帶,但一旦離水便會自動脫落。此外,捕撈白鯧魚需特別謹慎,因為使用漁網會使魚鱗受損,容易導致其應激死亡,因此養殖場通常採用水桶捕撈。此外,專家也嘗試過「深海箱網、近海池塘」養殖來降低其成本,但礙於白鯧魚對於環境要求苛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作為需要不斷游泳才能生存的魚類之一,白鯧魚的體型特性決定了它一旦停止游泳,便容易側翻下沉。若下沉碰撞導致魚鱗受損,便可能進一步引發應激反應而死亡。在飼養方面,白鯧魚對飼料的需求極為特殊。統計顯示,每次投放的懸浮飼料,白鯧魚僅攝食其中的5%,多餘飼料長期累積會導致水質混濁,進一步威脅白鯧魚的生存,增加死亡風險。由於白鯧養殖難度較高,導致養殖成本始終難以降低,且高昂的養殖成本也使得白鯧的價格居高不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