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帝王蟹,橫行深海百米,只為在餐桌上綻放極致鮮甜。」從寒冷的阿拉斯加海域到你的餐盤,帝王蟹早已成為饕客心中的夢幻海鮮。牠不僅象徵著高級與奢華,更是海味中的極品——在這篇文章中,帶你深入了解帝王蟹的由來、營養價值、料理秘訣與選購技巧,解開這隻「海中之王」的魅力面紗。
帝王蟹
帝王蟹的真正學名是堪察加擬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又被稱為北海道帝王蟹、阿拉斯加帝王蟹、鱈場蟹或北方帝王蟹,是石蟹科中極具代表性的珍稀品種。雖名為「蟹」,其實帝王蟹與傳統螃蟹並非近親,而是寄居蟹的遠房親戚。這種帝王級的巨蟹外觀霸氣、體型碩大,但與一般螃蟹最顯著的不同,是牠僅有六隻可見的步足,另外兩隻小腿已逐漸退化,隱藏於殼內,為了適應極地深海的嚴酷環境。
東街小教室👨🎓:帝王蟹不是「蟹」?!
雖名為「帝王蟹」,但牠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螃蟹。從生物分類來看,帝王蟹屬於石蟹科(Lithodidae),是寄居蟹的近親,而非十足目下的正統螃蟹。這一分類差異,體現在其身體結構與行為習性上。
與典型螃蟹擁有四對步足(共八隻)不同,帝王蟹僅擁有三對可見的步足與一對螯足(共六隻),其中有一對步足因演化退化而縮藏於腹部,成為鮮為人見的隱性肢體。
此外,帝王蟹的腿部關節向後彎曲,這使得牠不像一般螃蟹以橫向方式移動,而是能夠進行類似垂直方向的移動模式。這種結構特性也進一步證明,牠在生物演化上的獨特地位,與螃蟹有著明顯的分野。
帝王蟹棲息於北太平洋的冷冽海域,從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到白令海一帶皆可見其蹤影。帝王蟹的肉質細嫩、鮮甜飽滿,不僅深受各國饕客喜愛,更成為高價值的商業漁獲,是海鮮市場上備受追捧的明星物種之一。
帝王蟹的擴散危機|從北極氾濫到南極入侵的生態警訊
帝王蟹雖為珍貴海鮮,但牠在某些地區的迅速擴張,卻已對海洋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這場生態風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的北極地區。
當時,俄羅斯為發展漁業資源,將少量帝王蟹引入巴倫支海(Barents Sea)。然而,由於當地缺乏自然天敵,加上帝王蟹極強的環境適應力,牠們的數量迅速暴增,最終氾濫成災,對原生底棲生物造成嚴重衝擊,甚至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如今,這場帝王蟹的「北極入侵」已成為經典案例。而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南極冰川持續融化,深海溫度上升,使原本對帝王蟹來說過於寒冷的南極海域,漸漸變成牠們可以適應的環境。
科學家觀察到,帝王蟹正逐步向南極大陸架地區推進。研究預測,若現有趨勢持續,未來幾十年內帝王蟹可能大舉入侵南極深海,掠食當地原生物種,引發新一波的海洋生態浩劫。
帝王蟹超強自我保護機制
帝王蟹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滿身鋒利如甲的硬殼與刺狀突起,彷彿披著一層武裝鎧甲的深海戰士。不過,除了外表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帝王蟹還擁有一項令人驚嘆的生理特徵:牠們具有「斷肢再生」的能力。
當帝王蟹在捕食、逃脫或打鬥中失去肢體時,牠們並不會永久失去這些重要部位。相反地,只要生命狀況穩定,牠們可以透過多次蛻皮的過程,逐漸將失去的肢體再生回來。
📌 小知識補充:
蛻皮對於甲殼類來說不只是成長的關鍵,也是再生的必要條件。失去肢體的蟹若無法順利蛻皮,就無法重建。
你知道帝王蟹也有不同品種嗎?
帝王蟹依照種類、分布與外觀區別,全球主要分為三大品種,每一種都有其獨特風味與市場定位:
🔴 紅帝王蟹(Red King Crab)
紅帝王蟹是所有帝王蟹品種中體型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王者級海鮮。成蟹體重可達 12.7 公斤(28 磅),甲殼寬度可達 28 公分(11 吋),腿展長度更可超過 1.8 公尺(5.9 呎),氣勢驚人。雄蟹通常比雌蟹體型更為龐大,是漁獲與市場的主要對象。
不過,隨著長年捕撈與資源限制,如今在白令海捕撈到的紅帝王蟹體型已較過去縮小,目前雄蟹的平均體重約為 2.9 公斤(6.4 磅),甲殼寬度也多數不超過 17 公分(7 吋)。
有趣的是,「紅帝王蟹」的名稱並不是來自牠活體的外觀,而是烹煮後外殼會呈現鮮豔的橘紅色;而活體時,其實多為酒紅色。
紅帝王蟹的蟹腳粗壯、肉質厚實飽滿,口感鮮甜多汁,幾乎沒有腥味,是眾多高檔海鮮料理中的不二之選。由於捕撈條件嚴峻、產量有限,加上市場需求旺盛,使其成為價格最高、最受歡迎的帝王蟹品種之一。
主要產地包括:
- 阿拉斯加(美國)
- 俄羅斯遠東地區
- 日本北海道部分海域
🔵 藍帝王蟹(Blue King Crab)
藍帝王蟹是來自北太平洋與其鄰近冷水海域的稀有品種,主要分布於阿拉斯加西部與白令海部分區域。相較於紅帝王蟹,藍帝王蟹的體型略小,但肉質更加細緻滑嫩,入口即化,是不少饕客心中「風味最純粹」的帝王蟹首選。
牠們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那帶有金屬藍灰色光澤的外殼,在光線下閃耀著冷冽優雅的色調,極具辨識度。然而,這一抹藍的成因至今仍是個謎——科學界尚未能完全解釋,為何某些帝王蟹會呈現藍色。可能與殼體中的某些蛋白質或色素結構有關,但詳細機制仍在研究中,增添了藍帝王蟹一絲神秘的氣息。
由於其分布範圍有限、資源稀缺,藍帝王蟹的價格通常高於紅帝王蟹,由於極為罕見,屬於市場上的高端品種之一。無論是蒸煮、火烤或冷盤,藍帝王蟹都能展現細膩而深層的鮮味,特別受到講究風味層次的料理人與老饕所青睞。
🟡 金帝王蟹(Golden King Crab)
黃金帝王蟹,又被稱為棕色帝王蟹,是原產於北太平洋深海水域的珍稀物種,主要棲息在阿留申群島附近,以及鄰近的阿拉斯加、西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沿岸。其分布也延伸至俄羅斯遠東地區與日本海域,儘管在這些地區的種群密度相對較低。
在三大具有商業價值的阿拉斯加帝王蟹中,黃金帝王蟹是體型最小的一種,平均體重約為 5 至 8 磅(約 2.3–3.6 公斤)。牠的外殼色澤偏棕黃金色,外觀雖不如紅、藍帝王蟹搶眼,但肉質同樣細嫩,且味道溫潤鮮甜,價格相對親民,深受一般家庭與大眾市場歡迎。
黃金帝王蟹最初是在紅帝王蟹的捕撈作業中被意外混獲,直到 1975 年 才正式展開有計畫的商業捕撈。隨著需求增加,1981 年漁業開發出一種名為「定向捕撈法(Targeted Fishing)」的混合捕撈技術,專門針對黃金帝王蟹,提升了效率與品質穩定性。
雖然牠的體型不及其他兩種帝王蟹壯觀,但黃金帝王蟹因為深海棲息、水溫低、生長緩慢,其肉質同樣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與鮮度,是性價比極高的帝王蟹選擇。
東街小教室👨🎓:定向捕撈法是什麼?
定向捕撈法通常是指「定置漁場」,這是一種利用固定在岸邊或魚類洄游路徑上的漁網,讓洄游魚群主動游入網中,達到定期收穫魚類的方式。 它是一種被動的捕撈方式,不同於主動搜尋魚群的釣魚方式,而是等待魚群自動進入網中。
與帝王蟹齊名的珍饈
除了廣為人知的帝王蟹,還有幾種同樣來自寒冷深海、擁有極高美食價值的珍貴蟹種。牠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外型、口感與文化背景,是世界各地料理人與饕客心中的夢幻逸品。
❄️雪蟹(Chionoecetes)|來自極地的鮮甜滋味
雪蟹是雪蟹屬(Chionoecetes)下的統稱,廣泛分布於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的寒冷海域,主要產地包括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東岸、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日本海域。牠們生長於深海冷水中,肉質細緻、味道鮮甜,是極受歡迎的高檔食用蟹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之一是灰眼雪蟹(Chionoecetes opilio),在日本市場被稱為松葉蟹(主產地如鳥取、兵庫)或越前蟹(福井縣特產),是日本冬季螃蟹料理中的主角,常見於壽喜燒、蟹鍋、刺身等多種料理中。
然而,近年來全球海洋暖化對雪蟹造成了極大衝擊。水溫升高導致牠們的棲地縮減、生存壓力上升,甚至在某些海域出現數量驟減甚至消失的現象,引發科學界與漁業界的高度關注。
📌 延伸補充:
相較於帝王蟹的粗壯飽滿,雪蟹肉質更加細緻爽口,價格通常較為親民,也是許多火鍋店、日式料理愛用的蟹種之一。
🦀伊氏毛甲蟹(Erimacrus isenbeckii)|北海道的絕品「毛蟹」
伊氏毛甲蟹,俗稱北海道毛蟹,又名「大栗蟹」,是北太平洋地區著名的高級食材,尤其在日本料理中享有極高地位。它是毛甲蟹屬(Erimacrus)中唯一的物種,學界曾將其歸類於近圓蟹科,後來與Telmessus一同重新劃入角螯蟹科,最終被提升至角螯蟹總科,成為一類獨立演化的重要代表。
這種蟹類多棲息於水深淺至 350 公尺的沙質海床,遍布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如日本北海道、俄羅斯庫頁島沿岸,是寒冷海域的重要經濟蟹種之一。牠體型雖不如帝王蟹與雪蟹巨大,但全身披覆著濃密絨毛,肉質細緻、蟹黃濃郁,特別受到日本料理界的推崇。
📉 毛蟹產量變化與保育現況
伊氏毛甲蟹的商業捕撈始於20世紀初期,在1950年代曾達到年產 27,000 公噸的高峰,是當時極具規模的重要漁業資源。然而,隨著過度捕撈與環境變遷,毛蟹資源快速萎縮,到2003 年產量驟降至僅約 2,000 公噸。
為了避免資源枯竭,日本政府與地方漁會近年已推行多項保育措施,包括限期禁漁、最小可捕體長限制、放流稚蟹等,以實現永續漁業管理,同時也提高了毛蟹在市場上的珍貴程度與價格。
📌 知識補充:
毛蟹與帝王蟹、雪蟹最大的不同,在於牠的體型雖小,但蟹膏極為豐富濃郁,常見於日本的味噌湯、壽司、清蒸毛蟹等料理中,屬於「蟹膏控」絕不能錯過的夢幻逸品。
🕷️甘氏巨螯蟹(Macrocheira kaempferi)|深海巨獸的歷史與滋味
甘氏巨螯蟹,又稱日本蜘蛛蟹,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甲殼類動物之一,以牠那長如蛛足的螯腳與龐大的體格而聞名。這種外型獨特的深海巨蟹不僅在生物學界擁有極高關注度,也在日本料理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起初,甘氏巨螯蟹被歸類於蜘蛛蟹屬(Maja),後來經歷一系列分類學修正。1839 年,分類學家威廉·德·哈恩(Wilhem de Haan)將其歸入尖頭蟹屬(Inachus)下的一個新亞屬「巨螯蟹亞屬(Macrocheira)」。到了1886 年,此亞屬由愛德華·J·米思(Edward J. Miers)升格為獨立的屬級分類,成為今日所見的巨螯蟹屬(Macrocheira)。
🍴 日本靜岡的珍饈之選
在日本,甘氏巨螯蟹不僅是海洋奇觀,也是一道高級冬季美食。尤其在靜岡縣的戶田地區,這種巨型蜘蛛蟹被視為當地的美食象徵之一。每逢冬季,不少饕客特地前往戶田,只為品嚐其甘甜細緻的蟹肉。
當地的餐廳與專賣店會提供各式料理方式,如:
生食蟹肉刺身:品嚐其最原始的鮮甜風味
清水煮蟹腳:保持肉質柔嫩與海洋香氣
炭火烤蟹殼:釋放出濃郁蟹香與甘醇口感
📌 冷知識補充:
甘氏巨螯蟹腳展可超過 3.7 公尺(12 呎),雖然外表驚人,但實際上性情溫和,通常棲息於水深 150 至 800 公尺 的深海底部,屬於低溫、高壓環境中的奇特生命體。
帝王蟹的捕撈季節|不同產區,不同時機
讓我們把話題回到帝王蟹上。帝王蟹的捕撈期會隨產地氣候、生態與法規而有所不同。各主要產區為了維護資源永續,皆有明確的捕撈時間限制與管理規範。以下整理三大主要帝王蟹產區的捕撈季節資訊:
🦀 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是全球最著名的帝王蟹產地之一,其捕撈作業通常集中於每年10 月中旬至翌年 1 月之間。這段期間天氣嚴寒,海象險峻,也正是《致命捕撈》等紀錄片中常見的作業時間。
🦀 北海道(日本)
北海道的帝王蟹產季則分布較廣,約為每年 1 月至 5 月,以及秋季的9 月與 10 月。由於地理位置與水溫條件不同,捕撈期會根據不同漁港略有差異。
🦀 挪威
挪威主要捕撈的是紅帝王蟹(Red King Crab),屬於外來入侵種,因此全年皆可捕撈,但會在每年4 月換殼期暫停捕撈,以避免影響蟹體健康與品質。
🔎 小知識補充:
換殼期是蟹類脫去舊殼、形成新殼的時期,此時蟹肉含水量高、品質不穩定,為了確保風味與商業價值,多數地區會選擇休漁保育。
帝王蟹價格怎麼這麼高?
帝王蟹之所以這麼貴,並非只是因為牠「看起來高級」,而是結合了捕撈難度、產量限制、保存條件、稀有性與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讓牠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價海鮮之王」。
捕撈困難、風險高
帝王蟹棲息在極寒深海(300~850 公尺),多位於阿拉斯加、白令海、俄羅斯遠東等寒冷、風浪險惡的海域。
捕撈季節多在冬季,海象嚴峻、作業風險極高,「捕蟹人」這職業的生命威脅風險比平常一般職業高出26倍,甚至拍成紀錄片《致命捕撈》就足以證明捕蟹艱難。產季短、數量有限
以阿拉斯加為例,每年帝王蟹的捕撈季僅短短 2~3 個月(約 10 月至翌年 1 月),而且政府實施嚴格配額管理,控制漁獲量,以維護資源永續。
👉 供應有限,形成「物以稀為貴」的市場現象。體型大、重量足、單價高
帝王蟹的體型動輒 2~5 公斤以上,單隻成本高、運輸與儲藏成本也相對提高,特別是活蟹或急凍品需要冷鏈配送。
東街小教室👨🎓:冷鏈配送是什麼?
冷鏈配送(Cold Chain Logistics),是從原物料到銷售的整個流程中,將冷凍冷藏類食品商品,始終維持在特定低溫環境下的系統工程。 它結合了製冷技術和低溫物流,確保貨品在儲存、運輸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保持穩定的溫度,以維護產品質量並減少損耗。
帝王蟹大小怎麼區分?
帝王蟹的大小在商業上通常會依照重量(公斤或磅)或每公斤的蟹腳數量(Count per kg / per lb)來區分。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帝王蟹大小分級方式:
✅ 方式一:依「重量」分級(整隻)
這是最直觀的分級法,常見於整隻活蟹或冷凍蟹販售中。每隻帝王蟹的重量越高,體型越大、肉質越飽滿。
分級名稱 | 平均重量(公斤) | 說明 |
---|---|---|
特大(Jumbo / 超特大) | 3.5 公斤以上 | 非常稀有,價格高 |
大(Large) | 2.5~3.5 公斤 | 市場常見,適合多人分享 |
中(Medium) | 1.5~2.5 公斤 | 最常見等級,性價比高 |
小(Small) | 1.0~1.5 公斤 | 體型較小,常見於超市 |
✅ 方式二:依「每公斤蟹腳數」分級(蟹腳包裝)
這是冷凍熟蟹腳常用的國際標準(尤其是出口用),通常會標示為「6/9、9/12、12/14」這類代碼,代表每公斤內有多少支蟹腳。
標示(Count) | 每公斤蟹腳數 | 大小說明 |
---|---|---|
6/9 | 每公斤 6~9 支 | 特大蟹腳(粗壯飽滿) |
9/12 | 每公斤 9~12 支 | 大蟹腳(常見中高階) |
12/14 | 每公斤 12~14 支 | 中蟹腳(常見家庭用) |
14/17、16/20 | 每公斤超過 14 支 | 較小尺寸(價格較親民) |
📝 說明: 數字越小 → 每公斤蟹腳越少 → 代表蟹越大支、品質越高。
✅ 方式三:日式市場分級(以「L」等級表示)
在日本及部分亞洲海鮮市場,帝王蟹特別常以「L 等級(Large Size)系統」來區分大小,這是一種以視覺尺寸與蟹腳粗度為主的標示方式,廣泛應用於餐廳進貨、超市包裝與電商銷售中。
等級標示 | 尺寸說明 | 應用與價格定位 |
---|---|---|
L / 2L | 中等尺寸 | 一般火鍋、日常食用 |
3L | 中大型 | 常見於高端自助餐、送禮禮盒 |
4L | 大型 | 餐廳進貨、家庭聚餐 |
5L | 特大級(極品) | 頂級料理、豪華套餐用、稀有珍品 |
📌 注意:
- 「5L 帝王蟹腳」代表蟹腳非常粗壯飽滿、蟹肉含量高,是極受歡迎的高檔等級,但同時價格也會較高。
- 數字越大,代表尺寸越大,但不同品牌或市場的L等級標準可能略有差異,購買時可參考實際尺寸或每公斤蟹腳數(Count)。
📌冷知識:為什麼日本特別愛用「L 分級」?
這種分級方式源自日本市場對「視覺與體驗感」的重視,消費者不只是買重量,更重視蟹腳看起來大不大、吃起來爽不爽。L 等級分級能讓客戶快速判斷「這包蟹腳是不是豪華級」,因此深受餐廳與零售市場歡迎。
🦀 如何挑選新鮮的帝王蟹?活蟹與死蟹的判斷要訣
挑選帝王蟹時,掌握以下幾個關鍵點,就能避免踩雷、吃得安心又滿足:
✅ 活蟹挑選要點:
- 外觀完整、色澤鮮活:殼體呈紅褐色或深酒紅色,表面乾淨無異樣。
- 外殼堅硬、有沉重感:代表蟹肉飽滿,不是剛換殼的「空殼蟹」。
- 蟹腳結實不鬆動:輕按第一關節處應有彈性且扎實,若柔軟或無力,可能體質不佳。
- 行動有力、反應靈敏:挑選會揮螯、活力足的帝王蟹才新鮮。
✅ 死蟹(冷凍或熟蟹)挑選注意:
- 聞氣味:無腥臭味或刺鼻化學味,應有淡淡海味。
- 關節不鬆動、蟹腳未脫落:代表冷凍保存得當,品質較佳。
✅ 公蟹 vs 母蟹怎麼選?
- 母蟹:腹部較圓、體型略小,有豐富蟹黃,適合喜愛蟹膏者。
- 公蟹:腹部尖長、螯足粗壯,肉質更結實、蟹肉更多,適合愛吃蟹肉的你。
📌 小提醒:
若是購買冷凍帝王蟹腳,建議選擇真空包裝、無冰霜堆積、標示清楚來源的產品,避免解凍再冷凍的劣質品。
🧑🍳 帝王蟹怎麼煮才好吃?
1️⃣ 清蒸帝王蟹
做法: 將蟹腳或整隻蟹洗淨,放入蒸鍋中中大火蒸 10~15 分鐘(依大小調整)。
清蒸是最純粹的吃法,沒有多餘調味,一口咬下去就是海水的鹹香與蟹肉的甘甜在嘴裡融化。肉質緊實卻不柴,像是在吃一塊自然雕琢的海洋豆腐。細嚼時還能感受到一絲絲的鮮甜汁液滲出,讓人意猶未盡。
📌小撇步: 可在蟹上鋪幾片薑片或淋少許米酒去腥提香。
2️⃣ 帝王蟹火鍋
做法: 將蟹腳切段,丟入滾燙火鍋中涮 30~60 秒即可。
涮進熱湯中的瞬間,整個空氣都變得香甜,蟹肉在鍋裡輕涮個半分鐘,熟得剛剛好。入口是溫熱的絲滑感,蟹肉吸飽湯汁的同時,還回饋出自己的鮮味,湯越煮越濃,最後整鍋都變成帝王蟹高湯。
📌湯底建議: 昆布湯、味噌湯或清雞湯最能襯托海味。
3️⃣ 焗烤帝王蟹
做法: 將蟹腳對剖、淋上蒜末奶油與起司,放入烤箱200°C 焗烤 10 分鐘。
起司、奶油、蟹肉三重奏,香氣爆棚。剛入口是奶油與蒜的濃郁香,再來才是蟹肉在齒間的「反擊」——鮮味立刻從厚重中跳脫出來,霸氣登場。外表看似重口味,實際上超和諧,根本下酒良伴!
📌進階加料: 可加入明太子、蛋黃醬,變身日式創意料理。
4️⃣ 蒜蓉粉絲蒸帝王蟹
做法: 粉絲鋪底→蟹腳切段擺上→鋪滿蒜蓉→蒸 12 分鐘→淋熱油與醬油。
粉絲鋪底吸滿蟹汁與蒜香,整口吃下就像在吃一碗濃縮的「海鮮精華」,那種滑潤與蒜香交織的口感令人一口接一口。蟹肉多汁,蒜蓉的鹹香恰到好處,不會蓋過海味,反而像幕後的調香師,把主角烘托得更鮮明。
📌口感關鍵: 粉絲吸飽蟹汁,是整道菜的靈魂!
5️⃣ 帝王蟹粥
做法: 先用蟹殼與米熬湯,再加蟹腳與薑絲,燉煮成金黃香濃的蟹粥。
一碗熱騰騰的蟹粥,從第一口就讓人卸下防備。米粒與蟹肉交融,滑進喉嚨的那一刻,像是冬日裡的一道暖陽撫慰你整天的疲憊。蟹殼熬出的湯底讓粥體飽含海鮮風味,但一點都不腥,反而溫順清甜。
📌小提醒: 可加入蛋白、香菜提味更鮮。
📌 帝王蟹搜尋Top常見問題 |關鍵資訊一次看懂
1.為什麼帝王蟹這麼貴?
主要是因為其稀有性、捕撈成本高、以及市場需求旺盛。 此外,嚴格的捕撈規範和生長環境也導致其價格居高不下。
2. 帝王蟹什麼季節最好吃?
帝王蟹的最佳品嚐季節通常在秋末到隔年春天,大約是10月底到3月左右。
3.帝王蟹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其實不只有螃蟹,只要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蝦貝類等海鮮、雞蛋及豆製品等,都不宜與富含單寧酸的食物一起食用。
4.帝王蟹是寄居蟹嗎?
雖然帝王蟹的名字中帶有「蟹」字,但其實牠並不屬於真正的蟹類,而是和寄居蟹一樣的異尾下目,螃蟹的正式學名則是短尾下目。
5. 帝王蟹有天敵嗎?
帝王蟹通常棲息在3~5攝氏度的極地深海裡,且目前氾濫成災,幾乎沒有天敵,連堪稱為所有生物的天敵的人類也無法有效控制牠們的數量。
6.帝王蟹怎麼分公母?
公蟹肚子是尖的、蟹螯大,肉多蟹膏少。母蟹肚子圓、有蟹黃,適合愛吃蟹膏的你。
7. 帝王蟹真的是螃蟹嗎?為什麼被叫作「假蟹」?
帝王蟹其實屬於石蟹科,是異尾下目的甲殼類,與真正的螃蟹不同,只有三對步足(共六隻腿),另外一對已退化,隱藏在腹下。
8. 帝王蟹有哪些常見品種?帝王蟹和皇帝蟹有何差別?
帝王蟹常指堪察加擬石蟹;皇帝蟹(Pseudocarcinus gigas)則屬於真正的螃蟹,是蟹類中重量最重者。
9. 帝王蟹的體型能有多大?腿展可達多少?
帝王蟹是現存最大的甲殼類之一,成蟹頭胸甲寬約 28–30 cm,完整腿展可達 1–2 m。
10. 帝王蟹已經泛濫為害,為什麼價格還這麼高?
儘管部分地區帝王蟹入侵性強、數量多,但因捕撈難度高、保護措施與冷鏈物流等,市場供應仍有限,價格高居不下。
11. 帝王蟹有哪些健康風險與營養提醒?
帝王蟹富含蛋白質,但膽固醇與嘌呤含量偏高,對甲殼類過敏者、痛風、高膽固醇等族群需慎食;部分海域可能累積重金屬。
12. 為何常見帝王蟹大多只看得到蟹腿?蟹身和蟹黃在哪裡?
多數帝王蟹捕獲後僅保留蟹腿,蟹身肉少、蟹黃品嚐價值低且可能累積污染物,所以通常不食用。
13. 帝王蟹能被人工養殖嗎?為何不能大量養殖?
由於帝王蟹年幼時會同類相食,且生長環境特殊,人工養殖難度極高,幾乎無商業化養殖案例。
14. 吃帝王蟹對人體真的有那麼多好處嗎?
網路上雖流傳許多保健功效,實際上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甚至可能對過敏者或健康狀況不佳者有害。
15. 帝王蟹入侵對海洋生態有何影響?
帝王蟹被引入巴倫支海後數量暴增,破壞原生底棲生態;科學家也警告牠們可能進一步入侵南極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