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子怎麼吃最對味?烏魚、烏魚腱、烏魚膘完整指南

目錄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冬至一到,鯔魚(ㄗ ㄩˊ)又稱烏魚、俗稱烏仔魚,成群洄游回到台灣沿海。當奶奶在烏魚子上輕輕淋米酒,鐵鍋裡發出「滋滋」聲,琥珀色油光乍現時,整桌人就知道,一年一味來了。這份被稱為「烏金」的美味,是台灣冬天最珍貴的餐桌儀式。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烏魚是什麼魚?

烏魚,又稱鯔魚(台語俗稱「烏仔魚」),是一種在台灣人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魚類。牠的學名為 Mugil cephalus英文稱為 Flathead grey mullet日文則叫做「ボラ」(Bora)。在分類上,烏魚屬於鯔科,這個科別下有超過七十種魚類,但台灣主要食用的為「正鯔魚」,也被稱為黑鯔或信魚/守信魚,後者得名於牠們每年總是在冬至前後準時洄游至台灣沿海產卵,彷彿守著某種自然的承諾。

烏魚肉質細緻,鮮甜可口,完全沒有一般淡水魚常見的土味,無論是紅燒、清蒸還是煮成米粉湯,都能展現其天然的鮮美風味。營養方面,烏魚富含高品質的蛋白質 Omega-3 脂肪酸,脂肪含量低,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2,有助於心血管健康與腦部功能,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

 

烏魚生態

生態上,烏魚是典型的廣鹽性洄游魚,能在淡水、半鹹水與海水中自由生存與遷徙。每到冬季,牠們會隨著黑潮與親潮南下,洄游至台灣西部與北部海域產卵,形成壯觀的生態景象。

烏魚在台灣不僅是一道佳餚,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牠的卵經鹽漬風乾後製成「烏魚子」,色澤金黃、香氣濃郁,是台灣年節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珍饈,因此也被譽為「烏金」,象徵著富貴與吉祥,深受民眾喜愛與珍視。

 

烏魚的產季

烏魚(鯔魚 ㄗ ㄩˊ)是冬季洄游魚種,每年 11 月至翌年 2 月為主要產季,其中 冬至前後最肥美

這段時間捕撈的烏魚,魚肉結實、烏魚腱脆彈、烏魚膘飽滿,尤其烏魚子油脂豐富、鹹香黏牙,是年節最受歡迎的「烏金」。

👉 小提醒:3 月之後,市面上的烏魚子大多是冷凍或前一季的存貨。

一魚四寶:烏魚殼、烏魚子、烏魚腱、烏魚膘

烏魚被譽為「一魚四寶」,全身都是寶,四大精華部位各具風味與價值:

烏魚殼(Mullet meat/ボラの身):去卵後的魚身,肉質細緻、少腥味、蛋白質高,常用於紅燒、清蒸或煮米粉湯。

烏魚子(Mullet roe, bottarga/カラスミ):母魚卵巢經鹽漬、壓製、日曬製成的「烏金」,鹹香濃郁,可乾煎、炙烤,搭配蒜苗白蘿蔔,或拌義大利麵、炒飯。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東街日本料理】烏魚子示意圖

烏魚腱(Mullet stomach/ボラの胃):魚胃囊,俗稱烏魚胗,一尾僅一份,脆彈稀有,含膠原蛋白,適合快炒、涼拌、滷製。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東街日本料理】烏魚腱示意圖

烏魚膘(Mullet milt/ボラ白子):雄魚精巢,膠質豐富、滑嫩滋補,可涼拌、快炒或火鍋涮食。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東街日本料理】烏魚膘示意圖

早年叫「烏魚三寶」(魚身、魚子、烏魚腱),近年也把「烏魚膘」納入,成為「四寶」。

部位(中文/英文/日文)說明與特色常見料理

烏魚殼(魚身)

Mullet meat/ボラの身

去卵後魚體,肉質細緻、少腥味,蛋白質高紅燒、清蒸、米粉湯

烏魚子(鯔魚卵

(mullet roe,bottarga)/カラスミ

母烏魚卵巢鹽漬、壓製、日曬而成「烏金」,鹹香黏牙乾煎、炙烤、蒜苗白蘿蔔片、刨絲拌義大利麵、烏魚子炒飯

烏魚腱(胃囊,俗稱烏魚胗)

(Mullet stomach,Mullet gizzard)/ボラの胃

一尾僅一份,脆彈稀有、含膠原蛋白快炒、涼拌、滷製

烏魚膘(鰾,雄魚精巢)

(Mullet milt,Soft roe)/ボラ白子

膠質豐富、質地滑嫩、滋補涼拌、快炒、火鍋涮食
 

烏魚子怎麼做?

烏魚子的製作是一門結合技巧與時間的傳統工藝,講究細節與耐心。首先,在捕撈到烏魚後,必須立即取出尚未受精的卵囊,並小心保持其完整,這是確保品質的第一步。接著進行鹽漬處理,將粗鹽均勻覆蓋於卵囊表面,不僅能有效脫水,也讓鹹味深入其中,是防腐與調味的關鍵。

完成鹽漬後,烏魚子會被放入木板或網架中進行壓型,使其逐漸變成扁平狀,這樣不僅外觀更美觀,也有助於之後均勻受曬。壓型之後就是最關鍵的日曬階段,通常需要翻面曝曬約七至十天,讓表皮逐漸轉為金黃透亮,質地緊實、香氣漸出。

最後一道工序是刷酒收乾,會在烏魚子表面抹上米酒或高粱酒,不僅可去除腥味,還能提升香氣,讓風味更加醇厚。經過這一連串細緻的步驟,一片色澤飽滿、香氣濃郁的烏魚子就此誕生,成為年節桌上最具代表性的高級珍饈。

烏魚子簡單5步驟製作流程
1、取卵:捕撈後立即取出卵囊,保持完整。
2、鹽漬:使用粗鹽均勻覆蓋,幫助脫水與入味。
3、壓型:放入木板或網架,壓成扁平狀。
4、日曬:翻面日曬 7–10 天,讓表皮轉為金黃透亮。
5、刷酒收乾:抹上米酒或高粱,去腥增香。

小知識:烏魚子是什麼? 👉 它是母烏魚(鯔魚 ㄗ ㄩˊ/烏魚)的卵巢,經過特殊工法製成。

 

烹飪指南:烏魚四寶怎麼吃最對味?

🦀 烏魚子料理

  • 烏魚子怎麼煎? 小火兩面各煎 20–30 秒,表面金黃、內部半透明即可。
  • 烏魚子怎麼烤? 小火或噴槍快速炙燒,油脂微微滲出,避免烤焦。
  • 經典搭配:斜切片配 蒜苗、白蘿蔔片
  • 創意吃法:刨絲拌 義大利麵(Bottarga Pasta)、炒飯、沙拉、壽司卷。

👉小提醒:烏魚子要先撕去薄膜再料理,本身鹹度高,不需再加鹽。

🐟 烏魚殼(魚身)料理

  • 清蒸:保持鮮甜,搭配薑絲、醬油膏。
  • 紅燒:先煎再滷,醬汁入味。
  • 米粉湯:魚骨熬湯,湯頭濃郁清甜。

👉 小提醒:肉質細嫩,烹煮時間不宜過長,避免過柴。

🍲 烏魚胗(腱)料理

  • 烏魚腱是什麼? 👉 它是烏魚的胃囊,一尾只有一份。
  • 怎麼吃?
    • 快炒:搭蔥蒜爆香,口感爽脆。
    • 涼拌:川燙後冰鎮,加醬油或蒜泥。
    • 滷製:小火滷透,嚼勁十足。
  • 營養功效:高蛋白、含膠原蛋白,低脂肪,有助皮膚保養。

👉 小提醒烹煮時間不要過久,避免變硬。

🥢 烏魚膘(鰾)料理

  • 涮火鍋:下鍋幾秒即可撈起,口感細緻滑嫩。
  • 涼拌:川燙後搭配蔥薑醋汁或柚子皮。
  • 創意:加入麻油麵線或蒸蛋,增添膠質感。

👉 小提醒:油脂豐富,適量食用為佳。

 

四寶營養價值

食材熱量蛋白質脂肪Omega-3營養重點食用提醒
烏魚殼120–15018–203–50.5–1.5維生素 B12、硒低脂高蛋白
烏魚子400–50025–3030–352–3維生素 A、E、B 群;鈣、磷、鋅鹽分與膽固醇高;建議 20g/日
烏魚腱100–13016–202–4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快炒短時保口感
烏魚膘150–20014–188–121–2維生素 D、磷脂肪偏高,少量食用
  • 烏魚肉:高蛋白(18–20g/100g)、低脂,含 維生素 B12、Omega-3,有助心血管健康。
  • 烏魚子:高蛋白、富含 維生素 A、E、B 群、DHA、EPA、鈣、磷、鋅,是高營養「烏魚料理」中的重點。但 熱量高(約 450 kcal/100g),一天建議不超過 20g
  • 烏魚腱:含豐富膠原蛋白,口感脆彈,適合女性養顏美容,熱量相對低。
  • 烏魚膘:滑嫩多脂,含蛋白質與膠原蛋白,適合進補。
 

挑選四寶檢查清單

部位新鮮標準避免狀況
烏魚殼眼睛清澈、鰓紅潤、重量沉眼睛混濁、鰓暗紅
烏魚子色澤金黃微透亮、有彈性、不黏手、產地標章顏色過暗、偏紅、過鹹乾硬
烏魚腱光滑完整、乳白透明、韌性佳發黑、鬆散、乾癟
烏魚膘飽滿細嫩、真空或冷凍保存發黑、鬆散

價格分析

🐟 批發 vs 零售

  • 烏魚殼(魚身):產地批發約 NT$65–70/斤,市場零售約 NT$100–250/斤
  • 烏魚子
    • 3–4 兩片:NT$500–1,200/片(折合 NT$2,000–4,300/斤
    • 5–6 兩片:NT$1,100–2,000/片(折合 NT$2,600–4,000/斤
    • 7–8 兩片:NT$3,000–4,000/片(折合 NT$6,000–8,000/斤
  • 烏魚腱(烏魚胗):產地批發 NT$420–800/斤,市售小包(150g)約 NT$300–500(折合 NT$1,200–1,600/斤)。

📌烏魚腱為什麼這麼貴?
烏魚腱為什麼這麼貴,關鍵在於稀少費工」。每尾烏魚僅有一條腱數量極少;加上處理繁瑣,全程仰賴人工細心清洗與修整。再加上是冬季限定的珍稀部位,自然身價不凡。

  • 烏魚膘(鰾):零售約 NT$1,000–1,500/斤,依季節波動。

📌烏魚膘為什麼這麼貴?
烏魚膘為什麼這麼貴?正如烏魚腱一樣,關鍵在於稀少與限制。每尾雄魚僅有兩條膘,數量有限;加上冬季限定、保存不易,自然成為餐桌上的珍稀美味。

 

🍣大片 vs 小片烏魚子

規格口感特色適合場合價格範圍
小片(3–4 兩)鹹香濃烈、口感紮實自家料理、小酌NT$500–1,200/片
中片(5–6 兩)外層微焦、內裡濕潤,鹹香與油脂均衡家庭聚餐、送禮首選NT$1,100–2,000/片
大片(7–8 兩以上)油脂豐厚、口感滑順黏牙、視覺豪華年節送禮、宴席NT$3,000–4,000/片

👉 自用怎麼選? 小家庭可買 3–4 兩片最剛好;想吃口感最佳的選 5–6 兩片;送禮或宴客推薦 大片(7–8 兩)


野生 vs 養殖烏魚子

  • 野生烏魚子:色澤自然金褐,油脂分布不均,口感黏牙、鹹鮮濃郁,價格較高,產量有限。
  • 養殖烏魚子:外型規整,厚實飽滿,鹹度較穩定,價格親民,常見於禮盒市場。
烏魚子,一口烏魚子,烏魚子價格
【東街日本料理】養殖烏魚子野生烏魚子示意圖
 

💡 消費者最想知道的問題

Q1:野生烏魚子真的比較好吃嗎?
👉 野生烏魚子油脂分布自然、口感更黏牙,風味濃郁,老饕特別喜歡。但鹹度稍高,並非人人適合。

Q2:養殖烏魚子會不會比較沒價值?
👉 養殖烏魚子外觀均勻、品質穩定,不容易買到過鹹或過乾的,作為年節伴手禮其實更受歡迎。價值關鍵在於品質與檢驗,而不只在於「野生」兩字。

Q3:外觀能不能分辨野生 vs 養殖?
👉 野生通常顏色自然金褐、大小不一;養殖則規格整齊、色澤偏均勻。若要保險,建議查看 產地標章或 DNA/同位素檢驗報告

Q4:烏魚子價格差多少?
👉 野生烏魚子大約比養殖品貴 30–50%,特大尺寸(7–8 兩)差距更明顯。

Q5:買來送禮要選哪一種?
👉 自用:選 3–4 兩片,價格親民、鹹香濃厚。
👉 宴客/送禮:選 5–6 兩或以上,外觀完整大氣,口感更均衡或濃郁。


FAQ 熱門問題

Q:烏魚是什麼魚?鯔魚(ㄗ ㄩˊ)、烏仔魚是一樣嗎?

A:是的,三者都是同一種魚。

Q:烏魚是淡水魚嗎?

A:不是,牠是廣鹽性洄游魚,能在淡水、半鹹水、海水間生存。

Q:烏魚子是什麼?是哪種魚的卵?

A:是母烏魚的卵巢經鹽漬、日曬製成。

Q:烏魚子的產季到幾月?

A:每年 11 月至翌年 2 月,冬至前後最肥美,3 月後多是冷凍品。

Q:烏魚子怎麼煎?要撕皮嗎?

A:小火兩面各煎 20–30 秒,最好先撕掉外膜。

Q:烏魚子怎麼烤?

A:小火慢烤或噴槍炙烤,看到油脂滲出即可。

Q:烏魚子怎麼料理?

A:可乾煎、烤,配蒜苗白蘿蔔片;也能做炒飯、義大利麵、壽司。

Q:烏魚子熱量高嗎?可以天天吃嗎?

A:每 100g 約 450 kcal,膽固醇高,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 20g。

Q:烏魚腱是什麼?是哪個部位?

A:烏魚腱是烏魚的胃囊,一尾只有一份,脆彈稀有。

Q:烏魚腱怎麼吃?

A:可快炒、涼拌、滷製,火候要快。

Q:烏魚膘是什麼?

A:是雄魚的精巢,口感滑嫩,適合涮火鍋、涼拌。

Q:烏魚有哪些種類?

A:全球鯔科約 70 種,台灣主要食用「正鯔魚」。

Q:烏魚子怎麼烤?時間多久?

A:可用小火慢烤或噴槍快速炙燒,約 1–2 分鐘即可。表面微焦、油脂滲出,就是最佳狀態。

Q:烏魚子怎麼料理?烏魚子炒飯怎麼做?

A:傳統吃法是切片配蒜苗、白蘿蔔片;創意吃法則可刨絲拌炒飯或義大利麵。炒飯做法:熱鍋炒飯後,最後撒入刨絲的烏魚子拌勻即可,避免高溫久炒。

Q:烏魚子保存方式?能放多久?

A:常溫可放 1–2 週;冷藏約 2–3 個月;冷凍則可保存 1 年。建議食用前冷藏慢退冰,風味最佳。

Q:烏魚子熱量多少?為什麼不能吃太多?

A:每 100 公克烏魚子熱量約 400–500 kcal,膽固醇與鈉含量高。建議一般成人每天不超過 20 公克,避免心血管負擔。

Q:烏魚子推薦怎麼挑?

A:看色澤是否金黃微透亮、觸感有彈性、不黏手,並認明產地標章或檢驗報告。

Q:烏魚子台灣哪裡買最好?

A:基隆、嘉義布袋、台南學甲、屏東東港等漁港,以及知名品牌禮盒。想要穩定品質,建議挑選有產地溯源或認證的店家

Q:烏魚有什麼好處?烏魚肉好吃嗎?

A:烏魚肉低脂高蛋白,含 Omega-3 與維生素 B12,有助心血管健康。口感細緻鮮甜、無土味,非常適合清蒸或煮湯。

Q:烏魚腱料理方式?

A:烏魚腱適合快炒(爽脆)、涼拌(冰鎮後加蒜泥)、或滷製(有嚼勁)。烹調時間要短,避免變硬。

Q:烏魚腱營養/功效/熱量?

A:烏魚腱每 100 公克熱量約 100–130 kcal,含高蛋白與膠原蛋白,低脂,適合養顏美容與補充營養。

Q:烏魚腱英文怎麼說?烏魚腱日文怎麼說?

A:英文是 Mullet stomachMullet gizzard;日文叫 ボラの胃

Q:烏魚膘是什麼?怎麼料理?

A:烏魚膘就是雄魚的精巢,富含膠質,口感滑嫩。常見料理有涮火鍋、涼拌、快炒或加入蒸蛋。

Q:烏魚有哪些種類?

A:全球鯔科約 70 種,台灣主要食用「正鯔魚」。

Q:烏魚的產季是什麼時候?烏魚子產季到幾月?

A:烏魚產季在 每年 11 月至翌年 2 月,冬至前後最肥美。3 月後市場多為冷凍存貨。

Q:烏魚料理有哪些?

A:常見有清蒸烏魚、紅燒烏魚、烏魚米粉湯;烏魚子可乾煎、烤、炒飯或拌麵;烏魚腱可快炒、涼拌;烏魚膘可涮火鍋或涼拌。


一句話帶走整篇重點

「想吃烏魚(鯔魚 ㄗ ㄩˊ),別忘了牠的四寶:魚身鮮甜、烏魚子鹹香、烏魚腱脆彈、烏魚膘滑嫩。抓準 11–2 月產季,懂得挑選與料理,才能品味真正的『烏金』美味!」


🔎 延伸閱讀推薦|海味知識再升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