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市達人帶你認識螃蟹|從螃蟹種類、螃蟹價錢到螃蟹料理全攻略

目錄

「螃蟹,一直是台灣餐桌上最受歡迎的海鮮之一。從秋冬的三點蟹、花蟹,到中秋必吃的大閘蟹,螃蟹不僅鮮甜美味,也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想知道螃蟹怎麼挑、怎麼吃、甚至價格怎麼分?這篇文章整理最完整的螃蟹知識,帶你快速掌握關鍵重點!」

螃蟹是什麼?

螃蟹屬於甲殼類動物,學名為短尾下目(Brachyura),有堅硬外骨骼、十隻腳,其中前面一對為鉗子。螃蟹多生活於海洋、淡水及部分陸地環境,是人類餐桌常見的海鮮。

👉螃蟹是甲殼類中最常見的代表,種類與棲地多樣。

 

公螃蟹和母螃蟹怎麼區分?

  • 腹部形狀:公螃蟹腹部三角形尖細,母螃蟹則寬圓。
  • 蟹螯大小:一般公螃蟹螯較大,母螃蟹較小。
  • 蟹黃:母螃蟹在秋冬時容易有蟹黃,口感濃郁。

👉 腹部形狀是分辨公母螃蟹最快的方法。


台灣常見螃蟹

台灣常見淡水螃蟹

🦀 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

  • 特色:螯足覆蓋絨毛,因此得名「絨螯蟹」。
  • 分布:原產於中國長江流域,部分養殖或引入台灣,也有天然分布。
  • 食用價值:秋冬盛產時,蟹黃與蟹膏飽滿,是高價美食。

更多大閘蟹資訊請點我←

👉 重點提醒:大閘蟹以肥美蟹黃聞名,是淡水螃蟹中的代表。

🦀 淡水溪蟹(台灣溪流特有)

  • 特色:體型較小,多數甲殼寬度僅 2~4 公分。
  • 棲息地:台灣中低海拔溪流、石縫、瀑布區常見。
  • 生態意義:是溪流生態鏈的重要角色,許多鳥類、魚類的食物來源。

🦀 石蟹科成員

  • 分布:台灣河口與溪流中也能見到石蟹科的成員,部分種類能耐受半鹹水。
  • 特徵:外殼堅硬,顏色多為灰褐或帶花紋,善於藏身於石縫間。
  • 生態價值:扮演清道夫角色,攝食腐肉與藻類。

🦀 其他淡水螃蟹小知識
台灣的淡水螃蟹多屬於「溪蟹科」,例如台灣溪蟹屬、擬溪蟹屬。
不同於海蟹需要鹹水,淡水螃蟹可以在純淡水中繁殖與生活。
多數淡水螃蟹不具商業食用價值,但卻是生態研究的重要對象。

👉 重點提醒:台灣淡水螃蟹多分布於河川溪流,部分具有食用或觀賞價值。

 

海水螃蟹

🦀 三點蟹

  • 特徵:蟹殼上有三個黑點,因此得名。
  • 分布:台灣沿海常見,漁港與市場最常販售。
  • 料理:肉質鮮甜,常見於清蒸或米粉湯。

🦀 花蟹

  • 特徵:外殼帶有花紋,外型大方討喜。
  • 價格:屬高價蟹種,常用於宴席。
  • 口感:肉質飽滿細緻,適合清蒸或火鍋。

🦀 沙蟹、石蟳

  • 分布:多見於沙灘、潮間帶與礁岩區。
  • 特性:肉量較少,但味道鮮美。
  • 常見用途:常入湯或當地小吃料理。

更多萬里蟹資訊請點我←

👉 重點提醒:三點蟹、花蟹和石蟳是台灣餐桌最常見的兩大海水螃蟹,同時也被稱為「萬里蟹」

 

進口螃蟹

🦀 帝王蟹

  • 特徵:體型巨大,全身覆滿尖刺,雖非真正的「螃蟹」,卻常被歸類在高檔蟹類。
  • 來源:主要從阿拉斯加、俄羅斯進口。
  • 價格:屬於高價海鮮,常見於餐廳蒸煮或火烤。

🦀 鱈場蟹

  • 特徵:又稱「Snow Crab」,蟹腳修長,肉質細嫩。
  • 來源:常見於北海道、北太平洋海域。
  • 料理:以蟹腳取肉為主,適合火鍋、燒烤或蟹腳刺身。

🦀 松葉蟹

  • 特徵:外型與鱈場蟹相似,屬於毛蟹科。
  • 分布:日本冬季漁獲代表,特別在鳥取、兵庫盛產。
  • 口感:肉質清甜、蟹膏濃郁,深受饕客喜愛。

更多進口蟹資訊請點我←

👉 整體重點提醒:台灣餐桌上除了三點蟹、花蟹與石蟳(萬里蟹代表),帝王蟹、鱈場蟹、松葉蟹等進口品種也成為高檔海鮮選擇。


淡水螃蟹和海水螃蟹比較

  • 棲地不同:淡水螃蟹多在溪流、湖泊,海水螃蟹生活於沿海與海洋。
  • 口感差異:海水螃蟹通常肉質更緊實鮮甜。
  • 價格:海水螃蟹因需求大,多數價格高於淡水螃蟹。
比較面向淡水螃蟹海水螃蟹
棲地多分布於溪流、湖泊、河川,部分可耐半鹹水主要生活於沿海、沙灘、礁岩區與外海
口感肉質較軟,風味清淡,蟹體普遍較小肉質緊實鮮甜,份量多,受大眾喜愛
常見品種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台灣溪蟹三點蟹、花蟹、石蟳、帝王蟹、鱈場蟹、松葉蟹
價格多屬中低價位,部分具特色(如大閘蟹)因需求大與進口因素,多數價格偏高
食用場合多見於地方料理或特色餐廳常見於宴席、火鍋、日料與高檔餐廳

👉 重點提醒:螃蟹料理以海水螃蟹最受歡迎,淡水螃蟹則具特色。

 

螃蟹價錢比較

  • 三點蟹:每台斤約 200~350 元。
  • 花蟹:每台斤約 300~450 元,餐廳價格更高。
  • 大閘蟹:一隻約 200~400 元,視產季而定。
螃蟹種類價格區間備註
三點蟹每台斤約 200~350 元市場常見,適合家常料理
花蟹每台斤約 300~450 元外型討喜,餐廳價格通常更高
大閘蟹每隻約 200~400 元依產季與性別(公/母蟹)而異,秋冬盛產最肥美

👉 重點提醒:螃蟹價格差異大,依品種與產季浮動。


怎麼挑螃蟹?

  • 選擇螃蟹外殼堅硬、重量沉重。
  • 活力強、能快速爬行者較新鮮。
  • 按壓腹部結實者,蟹肉飽滿。
    👉 重點提醒:挑螃蟹以「重、活、硬」三原則最準。
 

螃蟹料理

料理方式處理方式火力與時間
清蒸螃蟹整隻刷洗乾淨後劃刀大火蒸 8–10 分鐘(約 600–800g)
螃蟹炒年糕/炒飯剁塊去殼,搭配配料中火翻炒 5–7 分鐘
螃蟹薑絲湯/味噌湯剁塊後汆燙去腥小火煮 4–6 分鐘,最後才加味噌
螃蟹粥剁塊連殼入鍋先大火煮滾,轉小火燉 20–30 分鐘
炸螃蟹/椒鹽螃蟹剁塊裹粉或薄漿油溫 170–180°C,炸 90–120 秒/面

👉 重點提醒:不同螃蟹料理需依重量調整時間,寧短不長,以免肉質過柴。

螃蟹料理注意事項表

料理方式注意事項避雷修正
清蒸螃蟹蒸太久肉變柴肉能輕撥即關火,利用餘溫悶熟
炒螃蟹湯汁不足易乾硬加少許米酒或高湯保持濕潤
螃蟹湯品全程大火會讓肉散掉滾後轉小火,最後再調味
螃蟹粥粥太稠易糊鍋建議分次加水攪拌,避免沾底
炸螃蟹油溫不足會吸油分批下鍋,確保油溫維持

👉 重點提醒:料理螃蟹要避免「過火」與「油溫不足」,才能保留鮮甜肉質。


破解迷思:螃蟹有痛覺嗎?
科學研究顯示,螃蟹雖具神經系統,但是否有完整痛覺仍有爭議。一些國家開始將螃蟹納入動物福利考量。


常見螃蟹熱門搜尋問題 Top 10

Q1:螃蟹什麼季節最好吃?

A:台灣秋冬正值螃蟹盛產期,特別是中秋到冬至前後,蟹肉最肥美、蟹黃蟹膏也最飽滿。

Q2:螃蟹要怎麼保存?

A:活螃蟹建議放冰箱冷藏濕布覆蓋,1~2天內食用最佳;若已煮熟,可冷藏 2~3天或冷凍保存。

Q3:螃蟹怎麼清洗?

A:烹煮前建議用刷子清洗螃蟹背部、腹部與腳縫,去除泥沙,確保乾淨衛生。

Q4:公螃蟹和母螃蟹哪個比較好吃?

A:公蟹肉質較厚實,母蟹則有蟹黃與蟹膏,依個人口味選擇。

Q5:螃蟹和柿子能一起吃嗎?

A:傳統說法避免同食,因柿子中的鞣酸可能影響螃蟹蛋白質消化,建議錯開時間吃。

Q6:螃蟹有哪些常見品種?

A:台灣常見的有三點蟹、花蟹、沙蟹、石蟳,以及淡水大閘蟹。

Q7:螃蟹要怎麼挑選?

A:外殼堅硬、重量沉、活動力強的新鮮螃蟹最好,按壓腹部結實者肉質飽滿。

Q8:孕婦可以吃螃蟹嗎?

A:孕婦應避免生食螃蟹,建議熟食少量食用,並以醫師建議為準。

Q9:螃蟹膽固醇高嗎?

A:螃蟹膽固醇較高,尤其蟹黃與蟹膏含量多,高血脂患者建議適量。

Q10:螃蟹要怎麼煮才不掉腳?

A:下鍋前可先將螃蟹冷凍 10 分鐘讓其暫時昏睡,再用繩子固定,烹煮時就不易掉腳。


🔎 延伸閱讀推薦|海味知識再升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