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蝦?蝦蛄撇仔?蝦姑頭?傻傻分不清!這些海鮮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台灣市場上有幾種名字很像、外型像「蝦」也像「蟹」的特別海鮮,像是:
- 蝦蛄(皮皮蝦)
- 蝦蛄撇仔(扇蝦/琵琶蝦)
- 蝦蛄頭(海戰車)
- 瀨尿蝦、富貴蝦(皆屬皮皮蝦俗名)
這些名字雖然都有個「蝦」字,實際上不只是不同種類,連科別分類都差很大!
別再混用了!這篇就幫帶你一次搞懂牠們的分類、俗名、價格差異,並教你如何一眼辨別三種常見品項,避免買錯、吃錯、被當冤大頭!
🧠 為什麼常被搞混?名字裡都有「蝦蛄」惹的禍!
造成混淆的最大原因,就是這些蝦類的俗名都很「親民」,常用「蝦蛄」做統稱,實際上可以細分為不同生物分類:
統稱 | 俗稱 | 科別 |
---|---|---|
蝦蛄/皮皮蝦 | 螳螂蝦、瀨尿蝦、富貴蝦 | 蝦蛄目(Stomatopoda) |
蝦蛄撇仔/蝦蛄拍仔 | 扇蝦、琵琶蝦 | 蟬蝦科(Scyllaridae) |
蝦蛄頭 | 海戰車、蟬蝦 | 蟬蝦科(Scyllaridae) |
📚 補充|上面的名字都是統稱實際分類下的品種對照:
- 蝦蛄(皮皮蝦):包含口蝦蛄、豎琴猛蝦蛄、斷脊似口蝦蛄(澎湖)、尖刺糙蝦蛄(澎湖)、斑馬蝦蛄(進口居多)
- 蝦蛄撇仔(扇蝦):常見品種如毛緣扇蝦、九齒扇蝦
- 蝦姑頭(海戰車):代表性品種為鱗突擬蟬蝦(常以活體為主)
🔍 怎麼一眼辨出蝦蛄、蝦蛄撇仔與蝦姑頭?
雖然蝦蛄、蝦蛄撇仔(扇蝦)與蝦姑頭(海戰車)長得有些相似,但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外觀特徵,搭配簡單記憶法,就能快速辨識這三種蝦類:
特徵項目 | 蝦蛄(皮皮蝦) | 蝦蛄撇仔(琵琶蝦) | 蝦姑頭(海戰車) |
---|---|---|---|
外型 | 細長、節明顯 | 扁平寬大、橢圓狀 | 厚實短胖、如小戰車 |
尾部 | 扇狀尾 | 琵琶形尾 | 圓鈍尾部 |
體色 | 灰褐~紫紅、有斑紋 | 橘紅色、有斑點 | 深褐色、有裝甲感 |
攻擊性 | 有螳螂手、會打架 | 無攻擊性 | 無攻擊性、殼厚肉多 |
常見狀況 | 活體常見、可寶特瓶販售 | 拖網撈捕、偶有冷凍 | 漁港常見活體、高價 |
🧠 記憶小技巧 + 市場觀察:
- ✅ 看到寶特瓶裡活跳跳的大蝦? 多半是十三齒琴蝦蛄(又稱斑馬蝦蛄),是體型最大的經濟品種,常見於活體販售,價格也偏高。
- ✅ 一般台灣市場看到的蝦蛄體型偏小,多數為口蝦蛄或豎琴猛蝦蛄,身長約 8~12 公分,外型細長、動作靈活,雖然不如進口大隻,但肉質鮮美。
- ✅ 蝦體扁平、尾巴像琵琶? 是蝦蛄撇仔(琵琶蝦),拖網漁獲為主,價格親民。
- ✅ 像裝甲戰車一樣壯? 那就是蝦姑頭(海戰車),外殼堅硬、體型短粗,常見於活體海鮮區或高價海鮮料理中。
💰 價格差這麼多?三者行情價格一次整理
品項 | 一般價格範圍(每斤) | 價格差異原因 |
---|---|---|
蝦蛄(皮皮蝦) | 約 NT$300~600 | 活體較貴,部分大隻進口品種(如斑馬蝦蛄)可達 NT$800↑ |
蝦蛄拍仔 | 約 NT$230~350 | 冷凍進口較便宜、台灣本港較貴 |
海戰車 | 約 NT$800~1500↑ | 野生稀有、肉質紮實、活體販售居多 |
📌 補充:
- 扇蝦若是冷凍處理,價格可能低至 NT$150/斤,但多數消費者偏好現撈冷藏、尺寸較大的。
- 海戰車多見於漁港與高級餐廳,因稀有、野生,加上肉質厚實、殼薄,非常受歡迎。
🔎 延伸說明:
- 市面常見最大型的蝦蛄為「斑馬蝦蛄」,常被裝在寶特瓶販售,價格可達 NT$800↑。
- 「蝦蛄拍仔」因外型像「海戰車」,有時會被魚販誤標成「海戰車」售價牟利。
- 海戰車幾乎不混貨,價格高、取肉率佳,常見於高檔料理與宴席。
❓常見問題整理(FAQ)
這些問題都是消費者最常搜尋的,我們也會穿插於內文段落中做解釋:
- 皮皮蝦是什麼?跟蝦蛄一樣嗎?
- 蝦蛄拍仔是蝦蛄嗎?真的可以吃嗎?
- 海戰車是皮皮蝦的高級版嗎?
- 怎麼分辨皮皮蝦和海戰車?
- 琵琶蝦跟扇蝦是同一種嗎?
- 蝦蛄拍仔是活的好還是冷凍的好?
- 為什麼有些皮皮蝦裝在寶特瓶裡賣?
- 扇蝦和海戰車的價格差多少?
- 為什麼海戰車這麼貴?
- 哪種最好吃?口感有什麼不同?
- 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皮皮蝦?
- 扇蝦適合做什麼料理?
- 海戰車是蟹還是蝦?
- 蝦蛄頭是哪一種?
- 三者哪一種營養價值最高?
📌 小結:買海鮮前,先搞懂牠是誰!
這幾種「名字像、長得像、其實不一樣」的蝦類,是台灣海鮮市場常見的誤會來源。無論你是想自己料理、送禮還是餐廳點菜,認清牠們的真面目與價值差異,才能買得安心、吃得開心、不被魚販誤導!
若你有其他想了解的海鮮分類、價格、料理方式,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會繼續為你解說每一尾海味背後的知識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