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崁仔頂筆記 1】海鮮老饕的進階挑戰 — 讓東街 15 年採購為您解惑!
長得像、名字又像,這些「蝦蛄」到底誰是誰?走進海產攤,有時只聽到有人喊:「老闆那個皮皮蝦多少?」
結果有人拿出扁扁的琵琶蝦,有人卻搬出像戰車的硬殼巨蝦,搞得大家霧煞煞!
其實,台灣市場上有3種特別容易搞混的「蝦蛄」,因外型特殊,既像「蝦」也像「蟹」而得名,像是:
| 常見名稱 | 正確俗名(台灣) | 實際分類 |
|---|---|---|
| 蝦蛄 | 皮皮蝦、螳螂蝦、瀨尿蝦、富貴蝦 | 蝦蛄目 |
| 蝦蛄撇仔/拍仔 | 扇蝦、琵琶蝦 | 蟬蝦科扇蝦屬 |
| 蝦蛄頭 | 海戰車、蟬蝦 | 蟬蝦科蟬蝦屬 |

📌 補充:為什麼蝦蛄又叫「瀨尿蝦」?
這個名字來自牠被捕撈時的特殊行為——當蝦蛄受到驚嚇時,會從腹部噴出一股透明液體,看起來就像在「瀨尿」(尿尿),因此在台灣和香港都俗稱牠為「瀨尿蝦」。有些市場甚至會用「富貴蝦」「螳螂蝦」來稱呼牠,這也讓名稱更加混亂。
本篇就幫帶你一次搞懂牠們的分類、俗名、價格差異,並教你如何一眼辨別三種常見品項,避免買錯、吃錯、被當冤大頭!
🧠 為什麼常被搞混?名字裡都有「蝦蛄」惹的禍!
台灣市面上常聽到的「蝦蛄」「蝦姑撇仔」「蝦姑頭」等名稱,其實分屬不同生物分類,只因俗名中都有「蝦蛄」兩字,導致多年來屢屢混淆:
這些名稱都含有「蝦蛄」兩字,但其實根本不是同一種蝦!例如:
- 「蝦蛄」:並不是單一物種而是「蝦蛄目」的統稱
- 「蝦蛄撇仔/拍仔」:實際上是指扇蝦屬,琵琶蝦的統稱。
- 「蝦蛄頭」:主要是指「鱗突擬蟬蝦」,是體型最大的蟬蝦科成員,俗稱「海戰車/蟬蝦」。
🧬 實際分類更細緻,台灣常見品種如下:
| 分類 | 台灣常見品種 |
|---|---|
| 蝦蛄 (皮皮蝦/瀨尿蝦) | 口蝦蛄、豎琴猛蝦蛄、斷脊似口蝦蛄(澎湖)、 尖刺糙蝦蛄(澎湖)、斑馬蝦蛄(進口) |
| 蝦蛄撇仔 (扇蝦/琵琶蝦) | 毛緣扇蝦、九齒扇蝦 |
| 蝦蛄頭 (海戰車) | 鱗突擬蟬蝦 |
這些俗稱源自台語、漁村傳說與市場習慣,卻讓不少消費者傻傻分不清楚。
🔍 怎麼一眼辨出蝦蛄、蝦蛄撇仔與蝦姑頭?
雖然蝦蛄(皮皮蝦)、蝦蛄撇仔(琵琶蝦)與蝦姑頭(海戰車)長得有些相似,但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外觀特徵,搭配簡單記憶法,就能快速辨識這三種蝦類:
| 外型 | 顏色 | 體型 | |
| 蝦蛄(皮皮蝦) | 細長有分節,雙螯像螳螂 | 灰褐~紫紅、有斑紋 | 台灣多為中小型,8~12 公分 |
| 蝦蛄撇仔(琵琶蝦) | 扁平寬大、琵琶狀 | 橘紅、淺褐色,偶有黑紋 | 中型,約10~12公分 |
| 蝦姑頭(海戰車) | 頭胸部寬大、厚實像戰車 | 深褐色,有裝甲感 | 最大,可達15~18公分以上 |
| 常見誤會 | 市場出現 | ||
| 蝦蛄(皮皮蝦) | 常與琵琶搞混,被叫蝦蛄撇仔/拍仔 | 常與琵琶搞混,被叫蝦蛄撇仔/拍仔 | |
| 蝦蛄撇仔(琵琶蝦) | 被誤當蝦姑頭高價販售 | 拖網撈捕為主,偶有冷凍 | |
| 蝦姑頭(海戰車) | 因外型常被誤認是琵琶蝦 | 高價、活體、不常見 | |
🧠 記憶小技巧 + 市場觀察:
- ✅ 看到寶特瓶裡活跳跳的大蝦? 多半是十三齒琴蝦蛄(又稱斑馬蝦蛄),是體型最大的經濟品種,常見於活體販售,價格也偏高。
- ✅ 一般台灣市場看到的蝦蛄體型偏小,多數為「口蝦蛄或豎琴猛蝦蛄」,身長約 8~12 公分,外型細長、動作靈活,雖然不如進口大隻,但肉質鮮美。
- ✅ 蝦體扁平、外形像琵琶? 是蝦蛄撇仔(琵琶蝦),拖網漁獲為主,價格親民。
- ✅ 像裝甲戰車一樣壯? 那就是蝦姑頭(海戰車),外殼堅硬、體型短粗,常見於活體海鮮區或高價海鮮料理中。
💰 價格差這麼多?三者行情價格一次整理
| 名稱 | 市場均價(每斤) | 常見販售方式 |
|---|---|---|
| 蝦蛄(皮皮蝦) | 約 250~500 元 | 活體/冷凍 |
| 蝦蛄撇仔(琵琶蝦) | 約 300~600 元 | 拖網撈捕冷凍/冷凍 |
| 蝦蛄頭(海戰車) | 約 NT$1600~3000↑ | 活體為主 |
| 價格說明 | ||
| 蝦蛄(皮皮蝦) | 體型小隻便宜,大隻進口品種(如斑馬蝦蛄)可達 NT$800↑ | |
| 蝦蛄撇仔(琵琶蝦) | 體型中等,冷凍進口較便宜、台灣本港較貴 | |
| 蝦蛄頭(海戰車) | 野生稀有、肉質紮實、活體販售居多 | |
以上為台灣零售市場行情,實際價格依季節、地點與供貨量浮動。
📌 補充:
- 琵琶蝦若是冷凍處理,價格可能低至 NT$150/斤,但多數消費者偏好現撈冷藏、尺寸較大的。
- 海戰車多見於漁港與高級餐廳,因稀有、野生,加上肉質厚實、殼薄,非常受歡迎。
- 市面常見最大型的蝦蛄為「斑馬蝦蛄」,常被裝在寶特瓶販售,價格可達 NT$800↑。
- 「蝦蛄撇仔」因外型像「蝦蛄頭」,有時會被魚販誤標成「海戰車」售價牟利。
❓皮皮蝦常見問題整理
1. 皮皮蝦(蝦蛄)是什麼蝦?
皮皮蝦就是蝦蛄,是一種屬於**蝦蛄科(Squillidae)**的甲殼類動物,在台灣俗稱「蝦蛄」、中國稱「皮皮蝦」,學名多為 Oratosquilla oratoria,也常被叫做「瀨尿蝦」「富貴蝦」。
2. 蝦蛄是皮皮蝦嗎?
是的,「蝦蛄」與「皮皮蝦」是同一類生物的不同俗稱。台灣多叫蝦蛄,中國大陸則常稱為皮皮蝦,學術上都屬於蝦蛄科。
3. 海戰車(蝦姑頭)是不是皮皮蝦?
不是。海戰車是鱗突擬蟬蝦(Ibacus ciliatus)的俗稱,屬於蟬蝦科,外型較近於蝦姑撇仔,因為俗名有*蝦姑*二字,容易造成誤會。
4. 台灣常見皮皮蝦有哪些品種?
包括:口蝦蛄、豎琴猛蝦蛄、斷脊似口蝦蛄(澎湖)、尖刺糙蝦蛄(澎湖)、斑馬蝦蛄(即十三齒琴蝦蛄)。
5. 三種蝦姑價格比較?
- 蝦蛄(皮皮蝦):一般市場價約 NT$250~500/斤
- 扇蝦(撇仔/琵琶蝦):約 NT$300~600/斤
- 海戰車(鱗突擬蟬蝦):高價品種,約 NT$1600~3000/斤↑
6. 常見扇蝦有哪些品種?
如毛緣扇蝦、九齒扇蝦為常見台灣經濟品種。
7. 琵琶蝦價格?
琵琶蝦(扇蝦)的價格一般約為 NT$300~600/斤,若是冷凍處理,價格可能低至 NT$150/斤
8. 海戰車蝦價格?
海戰車(鱗突擬蟬蝦)屬於高價蝦類,市價約 NT$1500~3000/斤↑,甚至有單尾定價制。常見於高檔火鍋或無菜單料理中。
9. 為什麼蝦蛄這麼貴?
蝦蛄(尤其是十三齒琴蝦蛄)因為體型大、產量低,加上以進口為主、運送難度高,使得市場價格偏高。
其餘台灣本港蝦蛄體型小很多,不是活體,所以市場價格沒有這麼高
10. 蝦姑撇仔(琵琶蝦)是什麼蝦?
「撇仔」其實是扇蝦(又稱琵琶蝦)在台語中的俗稱,並非蝦蛄。牠們屬於蟬蝦科,外型扁平,常被誤會成皮皮蝦的親戚。
11. 蝦蛄頭(蟬蝦)可以吃嗎?
可以吃。蝦蛄頭其實是俗稱「海戰車」的另一種說法,主要是因為頭胸甲特別大,口感鮮甜,常見於高價海鮮料理中。
12. 市面最大尾的皮皮蝦是什麼?
通常是斑馬蝦蛄(十三齒琴蝦蛄),體型巨大,因為容易與同類互鬥,所以在市場上大多裝在寶特瓶裝販售。多為進口貨,價位較高可達 NT$800↑。
13. 怎麼分辨三種不同的蝦姑?
可從「外型」「科別」「俗名」「價格」進行辨識,例如:
- 蝦蛄(皮皮蝦):身體細長、前足似螳螂、游泳力強。
- 蝦姑撇仔(扇蝦):身體扁平,外型像琵琶,台語叫拍仔。
- 蝦姑頭(海戰車):寬扁短厚,無明顯螯足,外殼堅硬,體型較大。
14. 蝦姑撇仔(琵琶蝦)可以吃嗎?
可以。琵琶蝦肉質鮮甜、紮實,常見於日式料理或中式清蒸,是美味且值得嘗試的食材。
15. 皮皮蝦(蝦蛄)的學名?
最常見的蝦蛄學名為「口蝦蛄」 Oratosquilla oratoria,屬於蝦蛄科,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台灣、中國、日本沿海均可見。
16. 蝦姑撇仔(琵琶蝦)的學名?
琵琶蝦為扇蝦類,常見學名如:Ibacus ciliatus(毛緣扇蝦)、Ibacus novemdentatus(九齒扇蝦),皆屬於蟬蝦科。
📌 小結:買海鮮前,先搞懂牠是誰!
這幾種「名字像、長得像、其實不一樣」的蝦類,是台灣海鮮市場常見的誤會來源。無論你是想自己料理、送禮還是餐廳點菜,認清牠們的真面目與價值差異,才能買得安心、吃得開心、不被魚販誤導!
【崁仔頂筆記系列】延伸閱讀:
- [崁仔頂筆記 1]: 進海產攤別再搞錯!教你蝦蛄、皮皮蝦、琵琶蝦、海戰車快速辨識大法!
- [崁仔頂筆記 3]: 龍蝦 vs. 海戰車 vs. 琵琶蝦!口感、價格、產季、料理與挑選一次搞懂
想了解更多海鮮採購的故事? 看看東街資深採購 [阿祥] 在 YouTube 上的專訪: